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

Industry trends

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新闻

SEM扫描电镜的制样标准有哪些?

日期:2025-04-16 09:30:51 浏览次数:6

扫描电镜作为材料表面形貌分析的核心工具,其成像精度高度依赖规范的样品制备。本文从样品类型、处理流程、环境要求三方面,系统梳理SEM扫描电镜制样的关键标准,助您获得高清晰度的科学图像。

一、样品类型与基本要求:

样品类型

尺寸要求

特殊说明

块状样品

长宽≤1cm,厚度≤1cm

导电样品直接固定,非导电样品需喷镀金属层(金/铂,5-20nm)

粉末样品

质量≥10mg

需超声分散后粘附于导电胶带或硅片,避免颗粒堆积

液体样品

体积≥300μL

需滴加至硅片或铝箔干燥,或采用分散法制样

生物样品

-

需固定(戊二醛等)、脱水(乙醇梯度)、干燥(临界点干燥)后喷镀

薄膜/截面样品

面积≤1cm²

需明确测试面,截面样品可用玻璃刀划片或液氮脆断

通用要求:

样品B须干燥无水,避免挥发性溶剂污染真空腔。

观察面需彻底清洁,无油脂、灰尘等污染物。

非导电样品需喷镀金属层(厚度5-20nm),防止电荷积累导致图像漂移。

扫描电镜.jpg

二、标准化处理流程:

1. 样品固定:

块状样品:用导电胶带或液体导电胶固定于样品台,确保底面平整。

粉末样品:

直接法:撒在导电胶带上,用耳球吹拂多余粉末。

分散法:乙醇超声5-10分钟后滴于硅片,干燥后测试。

液体样品:滴于硅片或铝箔,自然风干或用红外灯烘干。

生物样品:固定→脱水(乙醇梯度)→干燥(临界点干燥)→喷镀。

2. 表面处理:

抛光:金属/陶瓷样品需镜面抛光或离子抛光,去除表面损伤层。

蚀刻:化学蚀刻法揭示样品微观结构,需控制蚀刻时间和浓度。

涂层:非导电样品喷镀金/铂层,厚度均匀性影响成像质量。

3. 环境控制:

真空度:确保样品仓真空度≤10⁻⁴ Pa,避免气体分子干扰电子束。

温湿度:样品需在干燥环境(湿度<40%)下保存,防止受潮。

三、测试操作与注意事项:

仪器操作:

开机后需预热30分钟,稳定真空环境。

调整加速电压(通常5-20kV)和束流强度,避免样品热损伤。

工作距离(WD)建议保持5mm以上,防止样品与探头碰撞。

常见问题解决方案:

问题现象

可能原因

解决措施

图像模糊

样品导电性差

重新喷镀金属层或增加厚度

表面塌陷

干燥不彻底

改用临界点干燥或冷冻干燥

喷镀层不均

喷镀时间不足

调整喷镀时间,多角度喷镀

能谱信号弱

样品不平整

抛光表面或降低喷镀层厚度

安全规范

操作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,避免电子束辐射。

磁性样品需预先去磁,防止干扰电子束轨迹。

测试结束后及时清理样品台,避免污染物残留。

四、特殊样品处理技巧:

脆性材料(如陶瓷):采用离子切割法制样,避免机械应力导致裂纹。

纳米材料:分散法制样时加入表面活性剂,防止团聚。

含水样品:使用环境扫描电镜(ESEM),无需喷镀直接观察。

生物组织:冷冻干燥法替代临界点干燥,保留原始结构。

遵循科学的制样标准是获得高质量扫描电镜图像的基础。从样品前处理到环境控制,每个环节都需严谨操作。建议初次使用者与仪器工程师充分沟通,根据样品特性调整参数。